教育在线
位置: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中小学新教材秋季启用:语文数学难度提升,英语内容大幅调整

发布时间:2025-08-21 14:27:52
北京中小学开学进入倒计时!今年秋季教材更新范围再扩大:  去年已更新:小一语文/数学、小三英语、初一全科、初二物理、初三化学。今年更新的内容与科目:小二/三语文数学、小四英语、初二全科、初三物理等。
教材更新三大核心问题预告
1、新教材VS旧教材变了什么?
2、改革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3、师生如何应对新挑战?
⬇一起来看看哟~
温馨提示:提到教材语文教材为部编版,数学为人教版,其他学科为人教版上册;教材变化仅作分享参考,具体变动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有其他渠道的信息,欢迎评论区分享。
 
 
 
01
新教材VS旧教材变了什么?
 
 
语文教材焕新
近期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整,部分课文篇目更新,例如:
二年级:课文删除《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新增《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古诗新增《江雪》。会认字总数由450变为460,整体增加10个字。等内容。
 
八年级:删除了《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蝉》等,新增文章:《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回忆鲁迅先生》《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最核心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阅读地位显著提升,方法指导更清晰
名称变化显重心:最直观的体现是单元名称调整——二年级原来的“课文”单元直接升级为“阅读”单元;八年级的“名著导读”也升级为“整本书阅读”。
强化阅读素养:教材中显著增加了关于阅读指导和阅读方法的内容讲解。目的很明确: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策略,真正提升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夯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第二: 实践探究深度加强,综合素养成焦点
任务设计更综合: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安排,从单一的知识点梳理转向了综合性的实践探究。例如,过去可能只是让学生了解领袖外貌、长征起因等孤立信息,现在则要求学生通过“为革命者写小传”、“制作长征路线图” 等形式进行深度探究,在活动中整合知识、锻炼能力。
 
新增实践模块:每个单元末尾特别增设了阅读综合实践环节。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整合性的实践学习。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简而言之,新版教材通过“强化阅读核心”与“深化实践探究”双轨并行,旨在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除以二、八年级变化外,课文变化较大年级与情况如下:
三年级课文删除《赠刘景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父亲、树林和鸟》《灰雀》;
数学秋季新变化
 
北京中小学数学教材在不同城区版本不同。例如: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数学主要使用人教版,而海淀区则采用北师大版;初中阶段,海淀、西城等区七至九年级数学统一使用人教版。本次变化较大为人教版,情况如下:
第一:一、二年级计算能力要求显著提高变化1:100以内加减法整体下放至一年级。原本属于二上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被调整到一年级下册,更名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这一变化显著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压力。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两种方式,理解“满十进一”和“位值转换”原理。
 
变化2: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原在二下册的“表内除法”内容被提前至二年级上册,与乘法教学形成联动。
 
“学完乘法后立即学习对应的除法,让乘除法知识点紧密连接。” 这种调整有助于学生系统建立乘除法联系,为后续学习分数、方程等抽象概念奠定基础。
 
 
第二:三年级应用与实践成为核心三年级教材变化体现了“减负”与“实用”并重的思路。新版教材删除了“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单元,新增了“观察物体”、“混合运算”、“毫米、分米和千米”等内容。
 
一个显著变化是教材导向从“重计算训练”转向“重问题解决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综合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数字编码”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身份证、学号等编码规则,提升信息分析和逻辑表达能力。
 
几何模块学习也进行了优化。三上聚焦线、角基础,下册集中学习周长与面积,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第三:八年级数学教材三大新亮点变化1:习题提质增量,情境更贴近时代
新版教材显著增加了各章节的习题数量,题型设计更为丰富多样。习题素材紧密联系时代发展与科技创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使练习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变化2:强化综合实践,注重能力协作
教材增设了“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和“最短路径问题”(在旧版“课题学习”基础上优化)等综合与实践栏目。这些项目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究。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形成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并引入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变化3:融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科素养
新版教材注重数学文化的熏陶。例如,八年级上册新增“图说数学史”等特色栏目,将数学史、数学思想等文化元素融入正文内容。
 
 
 
 
 
 八年级英语教材迎来重大升级
 
20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更新,其变动幅度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单元整合扩容,词汇深度广度双提升
结构优化:八年级上册单元数量由10个精简至8个,但单单元内容容量增加(由8页增至10页);
词汇增加:整体词汇量增加超过100个,难度提升;
提前渗透:引入原九年级词汇(如 discovery、 body);专业高频:科普类、专业术语在课文(如“Amazing Plant and Animals”单元)中高频出现,要求学生不仅识记,更需在语境中灵活运用。
其他年级:此词汇前移趋势从四年级已开始,如 season, spring (原五年级)、look after (原七年级) 等词提前出现。
 
第二:阅读提质:文体多样,思维要求拔高
文体丰富:阅读材料涵盖说明文、议论文、非虚构文本等多种类型。
题材广泛:内容涉及科普知识、文化对比等多个领域。
能力导向:文章篇幅增长,长难句增多,考查重点转向主旨归纳、推理判断、逻辑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快速抓取关键信息、解析文章结构的核心技能。
 
第三:聚焦真实运用,情境化学习贯穿
学以致用:每个单元专设词汇应用与实践项目板块,强调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进行英语表达与交流。
视觉印证:教材插图几乎全部由卡通更新为真实场景图片,直观体现了“无情境不命题”的教改理念,将语言学习与真实世界紧密连接。
 
 
其他学科
物理九年级教材结构更清晰,通过问题引导、概念阐述、材料补充,再到实验演示及拓展练习,形成学-练闭环。并新增拓展实验等栏目,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同时增设六节跨学科实践课程,如制作简易热机模型、为家庭节电提建议,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小四门”学科主要增设了综合性实践及跨学科主题项目,培养跨学科思维,拓宽学习维度。
 
 
02
改革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总结新旧教材的变化,能看出两个非常明显的趋势:1、知识“活”起来了新课改之下,学知识不再只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用使用”。理科重实验、英语强表达!数理化不再死磕公式刷题,而是引导我们理解现象背后的底层原理——学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多想一步:“它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英语也不止于单词和语法,更要求会沟通、会写作、会迁移、会思考,真正把语言变为能力。
2、学科“连”起来了新教材大量加入“跨学科实践”,用真实问题把不同学科串在一起。比如:例如语文、英语学科强调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物理学科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分析整合能力等。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用一个主题或项目带动多素养融合。
 
 
03
师生如何应对新挑战?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风向标。新教材不仅是内容更新,更是教学理念、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全面革新。
 
教师应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打破课本的局限,走出“以教材为世界”的传统理念,构建“以世界为教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语文英语重在阅读,数理化重在思维,史地重在积累拓展。假期可多读经典,提升专注力和阅读能力;英语可提前积累词汇、多读各类文章,避免畏难。条件允许的话,多带孩子参与实践、劳动或研学——真实体验有助于提升兴趣和理解力,这也符合新教材注重情境与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