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位置:教育在线 >> 新闻 >> 时事关注 >> 浏览信息

在家上学引争议受关注程度加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核心提示

  在许多家长还想着如何把孩子送入名牌幼儿园、重点小学的时候,南阳两位家长开始了结对在家带孩子上课的奇特实践。一年多时间过去,虽然周边仍有不同看法,但两位家长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甚至打算把孩子带至高考。

  上网搜索,“在家上学”近年早已成为社会热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个阶段。在家上学热的背后,是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诸多不满与无奈。

  【家教】

  孩子不用再担心上学迟到

  清晨,南阳的大街小巷笼罩在一片朦胧中,路上挤满了急匆匆往学校赶的学生和家长。高峰期过后,一位中年人骑着摩托带着儿子出发了,脸上却没有其他人那种与时间争抢的恐慌。

  父子俩都不害怕迟到,因为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去年起,36岁的李宏伟辞去教师职务,专门带着7岁的儿子林林“在家上学”,授课地点在离家20分钟车程的一处借来的房子里。在那里,还有一位女孩聪聪一起上课,两位家长一位教文科,一位教理科。

  聪聪比林林大6个月,比起同龄小孩,两人都更敦实。用李宏伟的话说,这是因为在家上学睡眠好,没耽误长身体。

  教室是间约30平方米的屋子,没有暖气,没有钢琴,甚至没有黑板。几张课桌贴墙摆着,上面散放着几本“新理念”小学教材。一个单柜立在另一侧,里面摆着几十本书,有孙瑞雪的幼教书籍《爱和自由》,也有方舟子译的《神奇的动物世界》,书角已被磨得翘了起来。墙上挂着4幅地图:南阳,河南,中国,世界。

  与南方城市在家教育所给人造成的天价开销印象不同,这里的条件很普通,稍显奢侈的是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过,80%的时间被用来教学,偶尔会给孩子们玩游戏。

  【实践】

  “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

  这是一堂英语课。两个孩子安静地坐在桌前看书,教材是新概念英语。两人课程并不一致,林林学的是一年级,聪聪则是三年级。老师李宏伟的话不多,孩子们更像是在自学,遇到理解不了的情况,才会发问。

  李宏伟认为,这样才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只会灌输的老师。

  一小时很快过去了,接下来是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很轻松,跑来跑去,也不用再把父亲喊做老师——那是上课时间的必须。

  接下来是一堂动手课,由聪聪的爸爸程传涛做老师。一堆浅黄色的吸管和皮筋,在三个人的手里很快变成了各种几何模型,孩子们在争论,究竟是像房子还是火车。

  中午11点半,放学时间到了,两个孩子两手空空,蹦蹦跳跳跟着父亲回家吃饭。他们基本不用书包,因为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即使有,也与作业本无关,或者是观察一种生活现象,或者是上网搜索某种事物,充满趣味而不费时间。而从这个学期起,他们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盼望周末,因为父亲们安排的周末实践活动是去参观南阳各县的名胜古迹。

  【缘起】

  “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李宏伟1999年从信阳师院毕业后,在南阳一所民办高中当了10年的英语老师,辞职前已是教学骨干,月薪三四千元。然而,他的思路与学校教育却越走越远,特别是2004年林林出生后。

  “我发现,有主动性和计划性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找,一个七八十人的班有十个就不错了。”李宏伟觉得,应试教育主导下的孩子就是养鸡场的鸡,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食都是安排好的,没有一点主动和忧患意识。

  李宏伟不希望林林也变成这样。他没让孩子上幼儿园,而是利用工作闲余陪孩子识字、玩耍。他发现,孩子不仅玩的时间比学校多,学习效率也很高,林林在4岁时识字已经达到2000个,可以看报纸,动手、思考能力也比较强。

  2010年9月,抱着对学校的最后一丝希望,李宏伟把儿子送入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但儿子对学校的授课方式已明显不习惯,惧怕去学校,“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宏伟遇到了打算带着女儿“在家上学”的程传涛。程传涛从南阳师院物理系毕业,当过三年高三老师,后来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都会带一批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性科技创新比赛,多次获奖。

  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程传涛几乎去过南阳市所有中小学,与许多老师颇熟。对学校教育的“洞悉”,让他萌生了自己带孩子的念头,“我并不想用自己的时间去教孩子,但对学校实在是不信任”。

  程传涛让孩子在家上学,也跟自己深爱的科普工作不被重视有关。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一切仍让位于考试成绩。“在学校,孩子们的动手兴趣和创新能力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程传涛说,一位校长曾告诉他,学校的科学课老师都是“老弱病残孕”。还有一所学校为应付科学课考试,直接把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抄。

  在程传涛看来,在家里,他的科普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李程两人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成绩】

  一张试卷打消妈妈的顾虑

  2010年秋,孩子们的在家上学班开课了。此前,李宏伟悄无声息地辞了职,没有告诉同事原因。程传涛则利用业余时间为俩孩子上课。

  有人说,带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很伟大,牺牲自己,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说,能不能培养好孩子也是一个问题。不管是否伟大,压力首先很大。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李宏伟做医生的妻子起初并不支持此事。在丈夫“一意孤行”半年后,一张试卷打消了她的顾虑。他让妻子从附近一所公办小学里借来了期末考试卷子给孩子做,她自己监考、改卷。结果,儿子语文得了95分,数学得了97分,参考学校80到100人的大班标准,属于“优秀”。

  让她宽心的另一点是,虽然教学方式迥异于学校,但孩子们并不完全抛开学校教材,只是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程传涛给记者看了孩子们的课程表,有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动手、音乐、体育与社会实践课等。程传涛说,外界一些在家上学的案例中,孩子们学的都是自编教材或者单纯读经,他觉得太脱离现实,“学校教材并不是一无是处”。

  什么是大语文?程传涛解释说中,他们没有专门的历史,地理课,这些都糅到语文里了。

  【期望】

  “孩子将来考个三本也接受”

  有亲友担心,孩子们缺少玩伴,对性格和交际能力不利;而父亲管教孩子,会不会过松;孩子现在小,带一带可以,将来怎么办?

  两位家长却对自己将孩子带至高考的能力毫不怀疑。一年下来,程传涛坦言,孩子们有时会觉得孤单、冷清,有时课时过长、任务量大时也会分神,但课程和进度是灵活的,可以随时调整。而最近,他也在和李宏伟反思,如果再多几个孩子来一起读书会不会更好。

  其实,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有许多家长正在做着跟他们一样的事情,即使是在南阳,他们也不孤单。去年夏,媒体曾报道了一名在家上学的11岁南阳女孩因学籍问题参加高考受阻的事,最终获得参考资格,一下就考过了二本线。不过,两位家长并不担心孩子们的学籍问题,“孩子们有学籍,还挂在学校;另外,即使没有,社会青年也可以参加高考”。

  程传涛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定义为“公办教育下的有益补充和探索”,称自己不缺理论,缺的是坚持。按这种心态,不必刻意追求上北大、清华,孩子也会是健康的,更会是成功的。

  “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取她喜欢的专业,学到一技之长,能独立生存,就可以了。”谈到对女儿的期许,程传涛的要求并不高,“她考个二本、三本就能接受,即使是在大学中断学业去投入她喜欢的事业也可以。因为我相信,她获得了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喜欢的和对的,就可以活得很好。”

  核心提示

  在许多家长还想着如何把孩子送入名牌幼儿园、重点小学的时候,南阳两位家长开始了结对在家带孩子上课的奇特实践。一年多时间过去,虽然周边仍有不同看法,但两位家长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甚至打算把孩子带至高考。

  上网搜索,“在家上学”近年早已成为社会热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个阶段。在家上学热的背后,是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诸多不满与无奈。

  【家教】

  孩子不用再担心上学迟到

  清晨,南阳的大街小巷笼罩在一片朦胧中,路上挤满了急匆匆往学校赶的学生和家长。高峰期过后,一位中年人骑着摩托带着儿子出发了,脸上却没有其他人那种与时间争抢的恐慌。

  父子俩都不害怕迟到,因为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去年起,36岁的李宏伟辞去教师职务,专门带着7岁的儿子林林“在家上学”,授课地点在离家20分钟车程的一处借来的房子里。在那里,还有一位女孩聪聪一起上课,两位家长一位教文科,一位教理科。

  聪聪比林林大6个月,比起同龄小孩,两人都更敦实。用李宏伟的话说,这是因为在家上学睡眠好,没耽误长身体。

  教室是间约30平方米的屋子,没有暖气,没有钢琴,甚至没有黑板。几张课桌贴墙摆着,上面散放着几本“新理念”小学教材。一个单柜立在另一侧,里面摆着几十本书,有孙瑞雪的幼教书籍《爱和自由》,也有方舟子译的《神奇的动物世界》,书角已被磨得翘了起来。墙上挂着4幅地图:南阳,河南,中国,世界。

  与南方城市在家教育所给人造成的天价开销印象不同,这里的条件很普通,稍显奢侈的是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过,80%的时间被用来教学,偶尔会给孩子们玩游戏。

  【实践】

  “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

  这是一堂英语课。两个孩子安静地坐在桌前看书,教材是新概念英语。两人课程并不一致,林林学的是一年级,聪聪则是三年级。老师李宏伟的话不多,孩子们更像是在自学,遇到理解不了的情况,才会发问。

  李宏伟认为,这样才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只会灌输的老师。

  一小时很快过去了,接下来是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很轻松,跑来跑去,也不用再把父亲喊做老师——那是上课时间的必须。

  接下来是一堂动手课,由聪聪的爸爸程传涛做老师。一堆浅黄色的吸管和皮筋,在三个人的手里很快变成了各种几何模型,孩子们在争论,究竟是像房子还是火车。

  中午11点半,放学时间到了,两个孩子两手空空,蹦蹦跳跳跟着父亲回家吃饭。他们基本不用书包,因为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即使有,也与作业本无关,或者是观察一种生活现象,或者是上网搜索某种事物,充满趣味而不费时间。而从这个学期起,他们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盼望周末,因为父亲们安排的周末实践活动是去参观南阳各县的名胜古迹。

  【缘起】

  “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李宏伟1999年从信阳师院毕业后,在南阳一所民办高中当了10年的英语老师,辞职前已是教学骨干,月薪三四千元。然而,他的思路与学校教育却越走越远,特别是2004年林林出生后。

  “我发现,有主动性和计划性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找,一个七八十人的班有十个就不错了。”李宏伟觉得,应试教育主导下的孩子就是养鸡场的鸡,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食都是安排好的,没有一点主动和忧患意识。

  李宏伟不希望林林也变成这样。他没让孩子上幼儿园,而是利用工作闲余陪孩子识字、玩耍。他发现,孩子不仅玩的时间比学校多,学习效率也很高,林林在4岁时识字已经达到2000个,可以看报纸,动手、思考能力也比较强。

  2010年9月,抱着对学校的最后一丝希望,李宏伟把儿子送入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但儿子对学校的授课方式已明显不习惯,惧怕去学校,“孩子脚大,学校鞋小”。

  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宏伟遇到了打算带着女儿“在家上学”的程传涛。程传涛从南阳师院物理系毕业,当过三年高三老师,后来从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都会带一批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性科技创新比赛,多次获奖。

  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程传涛几乎去过南阳市所有中小学,与许多老师颇熟。对学校教育的“洞悉”,让他萌生了自己带孩子的念头,“我并不想用自己的时间去教孩子,但对学校实在是不信任”。

  程传涛让孩子在家上学,也跟自己深爱的科普工作不被重视有关。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一切仍让位于考试成绩。“在学校,孩子们的动手兴趣和创新能力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程传涛说,一位校长曾告诉他,学校的科学课老师都是“老弱病残孕”。还有一所学校为应付科学课考试,直接把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抄。

  在程传涛看来,在家里,他的科普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李程两人一文一理,一拍即合。

  【成绩】

  一张试卷打消妈妈的顾虑

  2010年秋,孩子们的在家上学班开课了。此前,李宏伟悄无声息地辞了职,没有告诉同事原因。程传涛则利用业余时间为俩孩子上课。

  有人说,带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很伟大,牺牲自己,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说,能不能培养好孩子也是一个问题。不管是否伟大,压力首先很大。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李宏伟做医生的妻子起初并不支持此事。在丈夫“一意孤行”半年后,一张试卷打消了她的顾虑。他让妻子从附近一所公办小学里借来了期末考试卷子给孩子做,她自己监考、改卷。结果,儿子语文得了95分,数学得了97分,参考学校80到100人的大班标准,属于“优秀”。

  让她宽心的另一点是,虽然教学方式迥异于学校,但孩子们并不完全抛开学校教材,只是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程传涛给记者看了孩子们的课程表,有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动手、音乐、体育与社会实践课等。程传涛说,外界一些在家上学的案例中,孩子们学的都是自编教材或者单纯读经,他觉得太脱离现实,“学校教材并不是一无是处”。

  什么是大语文?程传涛解释说中,他们没有专门的历史,地理课,这些都糅到语文里了。

  【期望】

  “孩子将来考个三本也接受”

  有亲友担心,孩子们缺少玩伴,对性格和交际能力不利;而父亲管教孩子,会不会过松;孩子现在小,带一带可以,将来怎么办?

  两位家长却对自己将孩子带至高考的能力毫不怀疑。一年下来,程传涛坦言,孩子们有时会觉得孤单、冷清,有时课时过长、任务量大时也会分神,但课程和进度是灵活的,可以随时调整。而最近,他也在和李宏伟反思,如果再多几个孩子来一起读书会不会更好。

  其实,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有许多家长正在做着跟他们一样的事情,即使是在南阳,他们也不孤单。去年夏,媒体曾报道了一名在家上学的11岁南阳女孩因学籍问题参加高考受阻的事,最终获得参考资格,一下就考过了二本线。不过,两位家长并不担心孩子们的学籍问题,“孩子们有学籍,还挂在学校;另外,即使没有,社会青年也可以参加高考”。

  程传涛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定义为“公办教育下的有益补充和探索”,称自己不缺理论,缺的是坚持。按这种心态,不必刻意追求上北大、清华,孩子也会是健康的,更会是成功的。

  “孩子能在高考中考取她喜欢的专业,学到一技之长,能独立生存,就可以了。”谈到对女儿的期许,程传涛的要求并不高,“她考个二本、三本就能接受,即使是在大学中断学业去投入她喜欢的事业也可以。因为我相信,她获得了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喜欢的和对的,就可以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