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位置:教育在线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浏览信息

人大原招生负责人被抓 涉嫌招生腐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近期,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跑路”被抓,人大招生腐败丑闻曝光。

11月26日,蔡荣生持假护照在深圳闯关被抓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散布开来。随后,这位“跑路”处长高达数亿元的贪腐开始浮出水面。最早发出这一消息的是民办教育学家信力建。他在微博上用求证的语气称,蔡荣生因持假护照欲从深圳闯关至加拿大被抓,蔡荣生已交代的招生问题涉嫌金额达数亿元,且出逃前曾留书反映领导问题。

在招生就业处这个充满“油水”的岗位浸淫逾8年的蔡荣生,却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慌忙逃窜,这将人们心中的疑问勾了起来。
“有人向蔡荣生通风报信。”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这样对外界表示。“据我了解,学校被调查的还有其他人。”

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目前暂未获得更多信息,“蔡荣生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原校办副主任王鹏成为招生就业处新处长”

人大招生“黑幕”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央巡视组在第一轮巡视中唯一进驻的高校,而蔡荣生也成为巡视组离开后第一个被确认协助调查的中层干部。

所谓的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高校自行组织考试,通过选拔的学生可享受高考降分优惠。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后,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改革试点之一。

就在改革的这一年,蔡荣生出任该校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2年后,蔡荣生任招生就业处处长。至此,他开始了长达8年令人羡慕的招生工作。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让高校根据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当年生源好的省份可以利用机动指标再追加招生计划。然而,事实上从诞生那一天起,自主招生就与权力紧密相连。
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过5%。2006年,教育部规定“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各校应将其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2012年,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候选人数量设置了上限――规定“原则上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
翻开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计划,2006年规定“不超过5%,若生源质量好,可有所突破,由学校从机动计划中予以安排”,2007年规定“不超过10%”,2011年规定“选拔时重点向素质教育开展好、新课程改革推进快和采取考前填报自主选拔录取志愿的省份适当倾斜”。
从最初的定点学校推荐,到学生可自荐报名,再到针对县及县以下农村高中应届生的“圆梦计划”推行,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间,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得越来越充分,走进这一“特殊政策”圈子的学生覆盖面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