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位置:教育在线 >> 高考 >> 学校概况 >> 浏览文章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9日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始建于1992年。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目标致力于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大学。张明同志任理事长、校长,郑志飚同志任党委书记。

学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大学城,占地591.5亩,校园建筑面积21.24万平方米,设有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现代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及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城轨交通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教学,实习(实训)设施完备,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开设专业34个,现有在校生6015人,招生范围主要面向陕西,特别倾向陕南与陕北等偏远贫困地区的考生,同时辐射甘肃、山西、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生源稳定,学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进行招生,没有违规招生行为。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9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秉承“厚德自强,创新奉献”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办学理念,践行“中华灿烂,陕电荣光”的校歌,不断总结学院办学成果,逐步形成了“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练出“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建设。

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十佳院校”、“中国十大特色院校”。2011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4年,学院在全国质量媒体教育联盟总评榜陕西榜活动中荣获“最具就业竞争力”称号。在第二届(201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特色专业院校”,在第四届(2015)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机构)推介活动中,被评为“最具就业力院校”、张明院长荣获“推动陕西教育发展突出贡献人物”两项荣誉等一系列奖项。

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我院按照“中国制造2025”“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根据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和优化学院专业体系,以陕西地区产业、技术、职业的最新变化为引导,开设了34个高职专业。

学院构建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3大特色专业群和全院专业层级结构。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省级重点专业、一流专业、骨干专业为引领,以微电子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为抓手,辐射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为首批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有力地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学科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特色和不可替代性。

当前,学院根据陕西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陕发〔2016〕17号),遵照“四个一流”的目标内容,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工作职能,加快推进“ 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现已建成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学院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院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我院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引进了一批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人员参加校内职称评定。教师在科研立项、专利申报和论文发表上取得优异成果。2015年,我院在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院现有教职工525人,专任教师352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92人;高级职称教师115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81人);“双师型”教师157人;兼职教师96人。专任教师中,有校级教学名师2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

学院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聘中国工程院段宝岩院士担任我院首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刘三阳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近年来,学院从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担任我院特聘教授,从“985、211”重点大学选聘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工科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从行业企业引聘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我院兼职教师。

他们的加入,强化了师资力量。使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在科研立项、专利申报和论文发表上取得优异成果,为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生在参加国家和陕西省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成绩斐然。

教学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学院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长期致力于创新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机制,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和改造,并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随时进行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由特聘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如西安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把一些生产过程融入到学院教学中,与学院共同开发教材,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岗位。

学院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成为与西安高新区和西咸新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区内一批企业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本着服务学校,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宗旨,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招生录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设、实践教学教材编写、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双师型”教师培养、就业安置等展开深度合作。

2012年以来,学院与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有限公司、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西安地下轨道有限责任公司等72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ALTERA公司校企合作共建FPGA实验实训基地,与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共建“3D打印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等。学院按照真实生产技术和流程构建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与西安地铁按照1:1比例,建成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按照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真实的生产环境,模拟共建4GLTE移动通讯实验实训基地等。2009年,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获300万中央财政支持; 2012年,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近年来,学院现有4GLTE移动通讯、3D打印、IBM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安全攻防、H3C云计算机等11个校级重点实训基地;建成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物联网研究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我院在陕西省巡视诊断工作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学院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6项,我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24部,校企合作开发指导用书24本。2013年承担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教学方式改革研究”,并于2015年顺利结题。2015年度,申报省部级教学项目2项,其中包括省教育厅项目“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构建陕西现代职教发展新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任务专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民办问题解答”。

学院大力深化创新创业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和“互联网+”办公室工作职能,推动学院学科专业竞赛和“互联网+”大赛,取得了可喜成绩。2013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63项,全国行业奖项48项。近三年,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累计328人被陕西省普通本科学校录取。

学院不仅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的学生能够扎根三秦,爱岗敬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过跟踪调查问卷显示,我院毕业生专业相关度高,就业竞争力强。据西安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统计,近5年,我院为区内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骨干和中高层管理干部。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三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为陕西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院科学研究水平较高。我院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并激励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共承担厅级及以上纵向课题4项,发表论文208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EI论文3篇,获得专利49项。2014年“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水产养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被省教育厅列为专项科研计划。2015年 “基于人脸识别的互联网智能系统”和 “论民办高校领导班子规范化建设”分别为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良。2005年,学院喜迁新校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办公、体育、生活等各种功能建筑及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建有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楼16栋,实验实训楼2栋,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栋,图书馆大楼1栋,体育馆1栋,学生餐厅,洗浴中心楼各1栋,各类运动场3个。图书馆馆藏61.3万余册,2015年,建成工程实训中心大楼3.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5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34万元。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2个,学院先后被高新区,西咸新区确定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各类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适应内涵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学院校园文化浓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秉承“志存高远,向善求真”的校风和以“朝气蓬勃,科学素养,无悔奉公,和谐自然”的文化为核心,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思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学院团委、体育部、学生会、各学生社团经常性举办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整个校园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在学校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践之余,尽可能张扬其个性、特长、使其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我院有极具阳光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各类社团缤彩纷呈,旋影电子信息协会、互联网+协会、创新创业协会、中兴社、华为社、IBM社、耕耘文学社等38个学生社团竞相比艳。2012年,学院被中共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以来,学院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了塑胶操场,投入7000万元,建成体育馆1栋,为体育课教学及体育竞赛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2012年以来,学院的足球、篮球、田径、轮滑等多个体育团队竞逐于全省各类比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陈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最佳运动员”,2013年学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6年学院承办了陕西省第二届轮滑比赛。

学院奖优助困体系完善。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普通高校奖学金、助学金与助学贷款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特困学生助学金3500元/年;一般学生助学金2500元/年;对家庭困难高职学生提供生源地无息助学贷款8000元/年。

学院建立健全了“奖、贷、助、减、免”五位一体的学

生助学体系,校内外设有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主自强,

激励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学院管理体制健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任校级领导8人,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全部具有高等院校工作经历。领导班子成员符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熟悉高等教育办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和较强的办学治校能力,整体政治素质高,改革创新意识强,团结奋斗精神好,工作思路清,思想品格高尚、办学行为规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全力创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科学定位,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道路,努力争创 “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东方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实现学院追赶超越发展,把学院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为陕西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